首页 >> 工作动态>> 信息详情
少年玩转科学黑科技—云南省景洪市科普大篷车开进边疆校园(二期)
2025-10-20 13:56:16 车型:Ⅳ型科普大篷车
8月5日,伴随着科普大篷车的清脆鸣笛声,一场跨越2500公里的科普盛宴在景洪市第一小学火热上演。景洪市科协携手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互联网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团队,为边疆少年量身定制“暑期科学探秘”活动,350余名学生分龄参与,沉浸式体验从绿电实验到航空黑科技的奇妙科学之旅。

小手点亮“绿电实验室”
“老师快看!我的盐水电池亮了!”二年级学生王奕然举着自制的锌铜电池欢呼雀跃。上海交大梁克靖团队带来的“绿电实验室”首秀瞬间点燃全场热情。《电池发展史》课程穿越200年时光,从伏打电堆到锂电革命,孩子们在生动故事中读懂一度电的“前世今生”;特斯拉线圈魔术秀上,氖气、氩气等惰性气体在电场的作用下绽放出绚丽“极光”,引发阵阵惊叹;电磁弹射大揭秘环节,模拟航母弹射器将“战机”推出3米远,让小学生秒变“电磁学专家”。

AR技术解码未来航空
上海交大博导高飞教授的《航空电气化》线上课程,聚焦飞机的供电系统,动态演示“发电-配电-用电”全流程,深入解析多电/全电飞机的电力来源、分配方式、路径及用电负荷的典型特性,还分析了主流多电飞机的电气系统,描绘出未来绿色航空的发展蓝图。
理论课后,学生们近距离探秘航空模型展品。“机翼为啥是斜的?”景洪市第一小学学生陈诺指着模型追问。“其实斜的机翼,叫后掠翼。当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音速时,机翼上会产生激波增大飞机的阻力,后掠翼的设计就可以帮助飞机延缓激波的形成而达到更快的速度。”现场老师手持模型演示讲解,孩子们围在模型旁刨根问底,求知热情高涨。
《增强现实技术》微课及互动体验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学生手指轻点虚拟屏,风力发电机内部结构便立体展开。景洪市第一小学学生张悦兴奋地说:“原来科技能让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

沪滇协作新范式:每颗好奇心都值得被点亮
此次活动采用分龄施教设计,既兼顾幼儿的趣味体验,又满足青少年的思维拓展需求。沪滇协作将优质资源引入边疆,正是对“科普惠民”初心的践行。上海交大志愿者坦言:“看到孩子们眼里的光,就明白了‘科技为民’的深层意义。”
从伏打电池的微光到AR宇宙的星辰,这场科普联动不仅点燃了边疆少年的科学热情,更开创了“一线城市高校+边疆中小学”的科教融合新模式。景洪市科协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坚信,彩云之南的少年同样能触摸未来科技的天穹。”
这个夏天,沪滇两地以科学为桥,架起跨越山海的彩虹。当特斯拉线圈的电磁声与边疆少年的欢笑声共鸣,我们清晰听见——中国科普教育的“共同富裕”正在生动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