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管理系统

维保信息查询、展品报修、远程问诊、知识库

微信小程序

首页 >> 工作动态>> 信息详情

云南省丘北县“科普+旅游”“双向奔赴”开启“浪漫科普之旅”

2025-09-15 16:09:22 供稿:丘北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 车型:Ⅳ型依维柯大篷车(柴油)

分享到:

近年来,丘北县科协盯住“科普+旅游”融合发展这一目标,久久为功在普者黑国家5A级景区融入科普元素,“点线面”结合打造科普阵地,助力乡村旅居产业发展。

坚定必干信心,锁定目标路径。丘北县科协坚定抓好“科普+旅游”融合发展的信心,琐定“一馆一廊一村四区六园”特色科普载体,努力自“十四五”期末至“十五五”期间,在“馆”的建设、“廊”的打造、“村”的发展、“区”的提质、“园”的升级方面狠下功夫,着力把丘北“科普+旅游”模式打造成为州级乃至省级样板。

制定试点方案,开列任务清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丘北县“科普+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从规范组织建设、实施提质升级、开展科普活动、打造科普阵地四个方面开列15项任务清单和4项保障措施并征求了文旅、农科等部门的意见,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助力乡村旅游和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升级、进一步拓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新渠道、建设一批和美村庄、积累“旅游科普”经验并积极向外推介等4项预期目标,目前各项任务正有序落实当中,科普长廊、仙人洞村的部分项目已实施完成,普者黑喀斯特鱼类科普驿站、科普客栈已完成选址和初设,正等待省州资金下达后实施。

坚持项目为王,实施提质升级。精心谋划编制《科普+旅游”融合发展项目计划书》上报县委、政府和省州科协,申请将总投资为2620万元的15个项目纳入盘子给予支持。目前县科协已实施完成2024年末下达的仙人洞科普村、科普长廊建设两个科普项目,打造了1艘科普游船、30辆科普观光车,新增附有光伏音频科普展板15块、观鸟望远镜1台、鸟类模式8个、人工鸟巢13个,争取中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50万元注入县科技馆基础文化装修装饰且正有序推进,中船集团支持100万元建设国防馆项目已结束待验收,同时将“一馆一廊一村四区六园”打包向省科技厅申报“丘北县普者黑旅游科普基地”待审。

突出旅游特色,创新活动载体。今年以来,常态化开展科普大篷车“五进”活动36场次、车程1489公里、受众31160人次,其中:创新性开展大篷车进景区及其周边少数民族村寨,遴选了阿诺、仙人洞、白脸山等6个少数民族世居村寨开展“双语”宣传宣讲,聘请彝族、壮族、苗族、白族义务科普宣传员4名,目前,联合群团联盟和乡(镇)党群服务中心、民宗局、县职中等部门开展“普者黑景区周边少数民族村寨科普联合行”活动2期,污水处理科学小试验、农家乐烹饪技能培训、农村常见疾病诊断、家电维修、科教设备展示、防野生菌中毒防溺水防森林火灾等知识为1000余名本地群众、旅居游客送去科普盛宴。

多方推荐精品,丰富教学研学。加强与县委党校、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第三方研学机构对接,召开座谈会、对接会、现场观摩会12场次,着力把“进场馆可学、步廊道可研、乘车船可观、游民居可验、逛园区可闲、下田地可耕”的特色科普线路和精品点位推荐出去,让科技科普与赏玫瑰、品蓝莓、识荷花、辨鱼鸟、尝辣椒、住民宿、劳作体验等活动同频共振。据统计,2025年以来,围绕“一馆一廊一村四区六园”累计接待人数为8万余人(次),其中:开展科普活动100余场次5.2万余人次、青少年科普研学活动50余场次2.8万余人次(含承办越南国老街省青少年研学活动30人)。

注重人才培养,提升科普能力。协商普者黑文旅开发公司挑选具有一定科普知识和科普能力的科普导游30人重点培养培训,组织1名科协干部参加在保山举办的全省科普讲解员培训,着力使“水上田园”“彝家水乡”“荷花世界”“岩溶湿地”“湖泊峰林”“鱼鸟天堂”的讲解与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普知识有机融合。部分点位还依托科技和人才提质升级、研发新品,如诺香玫瑰园不仅新增了采花、摸鱼、种菜、捉鸡等研学实践活动,还研发了玫瑰醋、鲜花饼等“伴手礼”和“后备箱”产品,初步形成可观、可玩、可食、可学、可购、可养的旅居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