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品管理系统

维保信息查询、展品报修、远程问诊、知识库

微信小程序

首页 >> 工作动态>> 信息详情

新疆巴州科协科普大篷车在巴州城乡大地开启科学播种之旅

2025-08-11 09:45:15 供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科协 车型:Ⅱ型大篷车

分享到:

2025 年上半年,一辆辆承载着科学梦想的科普大篷车,穿梭在巴州的城乡大地。从库尔勒市的社区广场到若羌县的偏远校园,从博斯腾湖畔的科技大集到英下乡的田园小镇,它们用 7186 公里的行程编织出一张覆盖 34 所学校、6 个社区、10 个乡村的科普网络,以 67 场活动为 3.6 万各族群众送去科学的滋养。连同八县一市联动开展的 468 场活动,这道流动的科学风景线已成为巴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引擎。

       车轮上的科学课堂:跨越山海的科普覆盖在若羌县的校园里,无人机编队的特技表演划破晴空,2800 余名小学生的惊呼声此起彼伏。科技辅导员手持模型,现场拆解无人机内置陀螺仪的平衡原理,孩子们瞪大双眼,看着旋翼转动间藏着的科学奥秘。这是 2 月 26 日巴州科普大篷车 "百馆、百校进校园" 活动的生动一幕,也是大篷车深入偏远地区的缩影。

      数据显示,上半年科普大篷车的足迹遍布巴州各县市:库尔勒市阿瓦提乡的 "雪莲花" 志愿者服务启动仪式上,800 余名群众围观机器人跳舞时的欢声笑语;且末县第十一小学里,自治区、州、县三级科协联动带来的 VR 体验,让沙漠边缘的孩子 "触摸" 到宇宙星辰;萨依力克村果果亲子乐园中,机器狗的后空翻表演为 200 名农村儿童的六一儿童节增添科技亮色。"以前觉得科学离我们很远,直到大篷车开到村里,孩子才知道机器人不光会跳舞,还装着能 ' 看见 ' 障碍物的激光雷达。" 若羌县一位牧民家长的感慨,道出了科普大篷车的价值 —— 它打破了地域限制,让科学走出实验室,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场景。  多元融合的科普盛宴:创新形式激活科学魅力

     在博湖县百信公园的 "科技之冬" 大集上,四足机器狗的灵活转体与宇树机器人的同步舞蹈,让赶大集的农牧民驻足围观。当主持人抛出 "机器人靠什么感知环境" 的问题时,维吾尔族大叔买买提率先举手:"是雷达!就像汽车的倒车雷达!" 这场融入乡村集市的科普活动,通过有奖竞答将科技知识变成了 "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 的生活智慧。这种创新在上半年的活动中随处可见。3 月 9 日的库尔勒市巴音花园小区广场,450 名居民在跳广场舞的间隙,戴上 3D 眼镜 "走进" 军事科技场景;5 月 17 日的英下乡英冠田园小镇,游客在品尝桑葚汁的同时,走进智能温控大棚,看现代农业如何用科技调控果蔬生长;"防灾减灾日" 当天,人民广场的 VR 设备让 2700 名市民沉浸式体验地震避险,机器人表演间隙穿插的应急知识讲解,让科普教育更具冲击力。最具突破性的当属 "科普 + 文旅" 模式的探索。在 2025 中国旅游日活动中,科普大篷车成为英下乡田园小镇的 "流量担当"。游客们在非遗手工艺品摊位与 VR 宇宙体验区之间自如切换,在田间地头既感受农耕文化,又了解土壤检测技术,实现了 "逛景区、学科学" 的双重体验。巴州科协负责人表示:"我们要让科普像空气一样融入生活,无论是赶大集、逛公园还是游景区,都能不经意间接触科学。"专家与资源的聚合效应:搭建科学传播高地

       5 月 12 日的库尔勒市第二小学,新疆农科院王敏博士的 "土壤密码" 讲座让 2300 余名师生听得入迷。这位农业专家用南疆常见的棉花种植案例,讲解土壤酸碱度与作物生长的关系,互动环节抛出的 "如何让盐碱地变良田" 问题,引发学生们的热烈讨论。这场 "专家上讲台" 活动,正是巴州汇聚高端智力资源开展科普的典型实践。在 "百名院士、千名专家、万名科技工作者" 上讲台工程推动下,各领域专家成为科普大篷车的 "移动知识库"。巴州气象学会周雪英高级工程师在 "世界气象日" 带来的沉浸式课堂,用人工增雨模拟实验诠释 "早期预警" 的重要性;自治区科技馆付蕾副研究馆员带领的团队,在且末县偏远学校开展的 "三级联动" 活动,将专业展馆的资源送到了沙漠边缘。兵地融合则为科普注入新活力。在兵团二师 223 团中学,巴州科协与铁门关市科协联合开展的无人机表演和科学实验秀,让兵地学生共同体验科技魅力。"这种资源共享模式,让我们的科普内容更丰富,覆盖范围更广。" 第二师华山教育联盟负责人说,活动后已有多所学校提出联合开展科技社团的意向。播种科学的未来:成效与展望

       在萨依力克村果果亲子乐园的活动结束后,8 岁的维吾尔族女孩古丽拿着机器人模型说:"我以后要造会帮妈妈干活的机器人。" 这种萌发的科学梦想,正是科普大篷车最珍贵的成果。数据显示,上半年参与活动的青少年中,超过 80% 能准确复述至少 3 项科学原理,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显著提升。模式创新带来的社会效益同样显著。"科技之冬" 活动后,博湖县有 23 户农牧民主动咨询温室种植技术;英下乡 "科普 + 文旅" 模式带动周末游客量增长 40%,特色农产品销量提升 25%。巴州科协评估报告指出,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群众科学素养,更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了 "科技赋能" 作用。

      展望下半年,巴州科普大篷车将重点发力偏远地区服务,计划增加且末县、若羌县等区域的活动频次,延长停留时间。同时将开发针对农牧民的 "科技致富小课堂"、面向青少年的 "航天梦工场" 等特色项目,让科普内容更精准。正如那辆穿梭在戈壁绿洲间的大篷车,它的旅程没有终点,因为科学的种子一旦种下,终将在巴州大地绽放出创新之花。